1. EPS DATA: 提供高校、科研机构的数据服务,年度数据下载量达10亿条。 数据被广泛引用于国内外顶级期刊,具有高学术价值。 提供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工具箱,如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

2. 国际统计数据: 由国家统计局提供,涵盖200多个经济体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公开数据库,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主题可视化。

3. Our World in Data: 非营利组织,提供关于全球重大问题的开放访问和开源数据及图表。 数据涵盖各种主题,用户可以通过订阅新闻简报或查看每日数据洞察来了解世界的变化。

4. CEIC统计数据库: 覆盖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数据,提供深入的数据分析。 自1992年以来,已成为分析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黄金标准。

5. 世界银行开放数据: 提供世界银行的数据集,包括数据库、格式化表格、报告等资源。 数据涵盖各种主题,支持多主题的住户调研,生成高质量的数据。

6. 全球数据库网络(GDN): 由阿里云提供,支持跨地域低延迟同步和读写分离,提供本地就近读取和异地灾备能力。 适用于业务部署在多个地域的场n7. GDELT数据库: 全球事件、地点和情感色调数据库,用于收集并分析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报道。 旨在理解社会动态和世界事件的发展。

8. 数据库技术趋势: 数据库技术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包括云原生数据库、图数据库、区块链数据库等。 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50亿美元。

这些资源和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分析工具,支持各种研究和应用场景。如果您有特定的需求或兴趣,可以访问相应的平台获取更多信息。

全球数据库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数据库作为存储与处理数据的核心技术,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全球数据库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数据库产业现状

根据《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数据库产业在2023年市场规模约833亿美元,企业数量达到472家,产品数量超过500款。其中,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59.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2%。云数据库市场规模占比超过一半,数据库供应商数量达到150家,产品数量达到238款。

二、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数据库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迈入全球数据库产业第一梯队。根据《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286.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1%。以下是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286.8亿元。

技术不断创新:我国数据库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开源数据库、云数据库、人工智能与数据库融合等。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我国数据库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包括数据库产品、服务、应用等环节。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我国数据库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全球数据库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数据库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创新:数据库技术将与其他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

新兴技术应用落地:向量数据库、多模数据库、全密态数据库和时空数据库等新兴技术逐步应用。

人工智能与数据库双向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数据库智能运维、降低操作门槛和实现自治管理,数据库也将助力人工智能高效建模和有效落地。

四、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挑战

尽管我国数据库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国数据库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领先企业仍存在差距。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数据库领域高端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发展。

产业生态有待完善:数据库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全球数据库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数据库产业已迈入第一梯队。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生态等方面,我国数据库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面对挑战,我国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据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