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平台利用用户数据,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价格的现象。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1. 美团外卖会员配送费上涨: 2020年12月,一位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质疑美团对外卖会员杀熟。该用户发现,开通会员后,配送费反而上涨。通过对比会员和非会员账号,发现配送费差异明显,会员账号的配送费更高。

2. 携程“大数据杀熟”案: 2021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胡女士诉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侵权纠纷一案。胡女士作为携程钻石贵宾客户,通过携程APP订购了一间客房,支付价款2889元,但发现实际挂牌价仅为1377.63元。法院认定携程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欺骗行为,判决携程赔偿胡女士4777.48元,并修订其“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3. 饿了么会员红包券价格差异: 一位饿了么会员用户发现,购买超级吃货红包时,会员账号需要支付7元钱,而非会员账号仅需5元钱。用户认为,作为会员,购买会员服务本应享受更多优惠,但实际上却比非会员支付更多。

4. 不同账号订酒店价格差异: 一位用户在携程网订酒店时发现,同一时间、同一房型,不同手机预定的价格差异明显。通过三部手机进行验证,发现不同手机上显示的价格不同,贵的手机显示的价格更高。

这些案例表明,大数据杀熟现象在多个领域普遍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截图保存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数据杀熟案例:揭秘互联网平台的“价格歧视”现象

案例背景

小李是一位经常使用某在线旅游平台的消费者。最近,他在平台上预订了一次往返北京的机票。在搜索过程中,他发现同一航班、同一舱位的价格在不同时间段内出现了明显差异。起初,小李并未在意,但在反复对比后发现,自己多次搜索的价格均高于其他用户。这让他开始怀疑平台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案例分析

经过调查,小李发现,该在线旅游平台确实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搜索记录、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进行差异化定价。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价格差异:

用户搜索频率:搜索频率较高的用户,平台会认为其需求更迫切,从而提高价格。

用户消费能力: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支付能力,对高消费能力的用户提高价格。

用户购买历史:购买过同类商品或服务的用户,平台会认为其需求更稳定,从而提高价格。

影响与反思

大数据杀熟现象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一方面,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这种价格歧视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以下是大数据杀熟现象带来的几点影响:

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导致经济损失。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价格歧视行为使得部分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损害企业信誉:大数据杀熟现象容易引发消费者不满,损害企业信誉。

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平台的价格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结论

大数据杀熟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应认识到这一现象对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的严重危害。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价格行为,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