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孪生三峡工程: 数字孪生三峡工程以提升三峡工程枢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库容安全、地质安全、水质安全、防洪安全、航运安全、供水安全、河道安全和生态安全“十大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全局和整体角度提升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2. 智慧工程与城市治理: 三峡上海院将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现实、5G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水务业务深度融合,以护航长江大保护、赋能城市治理为宗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环境长治久清,促进水管理降本增效。

3. 防洪与调度: 通过科学调度,三峡工程有效应对了多次洪峰流量超50000立方米每秒的编号洪水,累计拦蓄洪水254亿立方米,避免了荆江分洪区和城陵矶地区蓄滞洪区。数字孪生三峡工程在防洪精准调度、三峡枢纽工程运行安全管理、三峡水库运行安全管理和三峡后续工作管理四个业务应用层面取得突破。

4. 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 三峡工程创建了三峡大坝工程安全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搭建了三峡坝区重点范围内L3级数据底板,研发了大坝安全监测类分析模型,建立了电子化工作流程,实现了基于大坝运行安全预报、预警、预演。

5. 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有效拉动了库区经济增长,带动了湖北省、重庆市建筑业及其后向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明显的乘数效应,居民劳动报酬水平相应提高。截至2020年12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991.93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6. 气候效应评估: 研究表明,近50年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未来20年长江流域的气温仍将升高,降水量上游增加、中下游减少。

这些大数据应用不仅提升了三峡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力,还显著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峡工程大数据:智慧赋能,守护长江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水利工程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尤为显著。本文将聚焦三峡工程,探讨大数据如何助力其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

一、大数据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背景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水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工程所处环境复杂,涉及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多个方面,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成为三峡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大数据在三峡工程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1. 防洪安全:通过收集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洪水进行预测和预警,为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2. 信息系统安全:对三峡工程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 库容安全:通过分析水库水位、水质、泥沙等数据,对水库库容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水库运行在安全范围内。

4. 地质安全:对三峡工程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地质变化趋势,为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5. 水质安全:对长江流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水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 防洪安全:通过收集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洪水进行预测和预警,为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7. 航运安全:对三峡工程的通航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船舶流量、航道状况等数据,为航运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8. 供水安全:对三峡工程的供水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供水需求、水质等数据,为供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9. 河道安全:对三峡工程周边的河道进行监测,分析河道状况、泥沙淤积等数据,为河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10. 生态安全:对三峡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大数据在三峡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 运行管理:通过收集三峡工程的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 维护保养:对三峡工程的设备进行监测,分析设备运行状况,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数据支持。

3. 资源管理:对三峡工程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监测,分析资源利用状况,为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生态保护:对三峡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生态保护效果,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为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峡工程将更加智慧、高效,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水利安全作出更大贡献。